找到相关内容123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亲近善知识

    变化可能十分巨大,关系到我们的最终成就。  如果我们跟那些沉迷酒色、争名逐利的人来往密切,就不要奢望自己的抗体够强,永远不受他们坏习性的影响。迟早,我们的心也会认同那些坏习性。要是跟那些品德不端、贪恋...

    菩提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550646.html
  • 什么才叫“去执著”?

    回归于道。而我们烦恼、妄想之习性太重,业障使我们离自己的本来面目太远了,开始当然只能以“有为法”来纠正和克服,这个有为法尤如电脑的“补丁程序”,离了它我们修行就不能够得到正常而有效的启动。如此,便令一些初学者们心生误解了,认为这是一种“刻意”。刻意几乎就是执著的代名词。   事实上在世俗谛中,去执著不过是一种相对的事相,即是训练“心”尽量别妄想驰逐,目的首先在于减少造业,减弱一些不良习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25554409.html
  • 生命转世的逻辑论证

    物质,自身的精神意识不是父母的遗传物质的产物。   作为自身意识,其初生意识必然有先前的同质同类因意识。   这先前同类因,除自己投胎前的意识外,不会有别的可能性。   (三)先前习性的存在   人和动物的一切习性都是在示范性的教育和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   因此,初生婴儿的吸吮母乳、初生小动物的觅食活动以及雌雄动物和男女性之间的性行为等,都是不教自会的、叫做"本能"的习惯性行为。   这类习惯行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5867760.html
  • 妙泽居士:如何才有正确的佛学知见?

    迎合了国人浮华不实却又想出人头地之习性,故而迎合凑趣者趋之若骛……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深感悲哀,要知道,一般能在《读书》上撰文的作者大多是人文素养较高的优秀知识份子、行业学者专家...知见永远不会究竟。况且,人的习性非常难以超越,所谓三岁小儿也明白的道理,百岁老翁未必做得好。知行合一的人才会真正得到佛法的要领。(文:妙泽居士) 编辑:菩提书童

    妙泽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2475617.html
  • 死的心

    升起什么样的念头呢?平常自己最习惯的,在习性当中影响最深的部分,当我们的思维最弱的时候,将会产生什么。这个我在这儿加以说明一下,前天吧,有一位居士到我这里来,她跟我说呀,当她每次遇见了严重的疾病,或者...说明,他的习气当中嗔恨的分量非常非常之多,当我们的情绪一旦微弱的时候,他不是健康状况微弱的关键,而是关键是情绪微弱,心量微弱的时候,他就开始引发出来了,他的习性当中积累的力量最庞大的那个心了,那就是嗔恨...

    夏坝仁波切

    |死|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0908244639.html
  • 佛法与爱情

    习惯。每人依自己的身心习性而自处处人。谈爱情也不例外。   ?男女爱情,就是两股业力、业习的互动,互相牵引。   ?男女交往,往往以互相取悦的方式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不管是真的或装的),等到结了婚,没有看到的习性暴露出来,才发现难以相处。   ?谈爱情,要注意净化自己的不良业习,以免引起冲突和痛若。   ▲爱情的定义?   ?双向的:互相喜欢的人之间所产生的感情(占有的激情)   ...

    释显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1250586.html
  • 澈见本心问答集(4)

    不是修行而得,这是本来如是的,因妄习深重,故不能识得。所以若能不执著众生见,佛之知见确实可以顿悟的。顿悟后,一些较粗重的习性会顿脱,唯常久以来,误认身相及心相为我所生之一些微细习性,则需渐渐修习,所谓...不懂众生习性了,凡夫于受善恶诸业后,还会生爱憎取舍之习性,这就是八识田中的大种子,也正是轮回因。难道您还想不通业障本来空吗?业是由心生,心是六尘缘影所聚集之心相,不是真实心体。真实心体是无业的,业是由...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3756673.html
  • 华严宗佛性 思想初探——五教佛性与心性本体

    ,自然就可以袭用真如缘起学说诠释“本性住”与“习所成”性的关系,因此法藏方可言“此二缘起不二,随阙一不成”。这样的改动,使得“本性”与习性的关系变成了“依性起习”的体用关系。依体用合一的华严教义而论,...初入大乘机者而这样立论,是可以讲得通的。另外,由于传承不同,《瑜伽师地论》与《仁王经》、《本业璎珞经》对于“本性”与“习性”有不同的说法。《仁王经》及《本业经》“大都约位而说,以初习为习种性,久习积...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3579407.html
  • 放生还是放“死”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尊重科学

    通化很难存活下来。   几乎与此同时,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则协助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和北京广化寺编写出版了《佛教放生指南》,按照科学的分类讲解了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的习性、保护级别、...,他们在协助编写的《佛教放生指南》中加入了专章论述“科学的放生方法”。其中就包括“放生环境的选择”:   “动物放生必需选择适宜的、符合动物生活习性的环境。山区动物不适宜在平原放生,南方分布的鸟类不...

    佚名

    |放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7/152820163.html
  • 口号不是口号

    认知上去改。   因为有了学佛这一致的目标,拿我们的习性在这里互相对时,我们要搞的是拿法来校对,从互相切磋琢磨中把自己以前的业、惑认得,渐次净化。但业习气不是那么容易改的,千年暗室可以一灯就明,而千年暗室所累积的东西却不是光明到时马上就能去除掉。就这样,理念转过来以后,习性上要转过来时,会感受到很困难,甚至搞到后来会觉得苦不堪言(说得到搞不到),认为是在唱口号,而很厌恶,但又不得不喊。这是个事实。...

    日常法师

    |日常法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752394236.html